她在求知的征途上永葆热忱,在成长的路上不忘初心 ,从边疆到北科,从跟跑到领航,学年加权成绩89.37,位列专业第二,任院学业辅导中心讲师团团长,安全2201班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二等奖学金,起点低不代表就会落后,她用奋斗书写了自己的青春答卷,她就是刘晓锐。
2022年盛夏,一封承载着梦想的录取通知书穿越近三千公里,抵达新疆学子刘晓锐的手中。薄薄的纸页在阳光下闪耀,映照出她复杂的内心——激动与忐忑交织,她不禁怀疑:自己能否跟得上大学课程的步伐?然而,这个倔强的女孩很快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她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学习。大一第一学期,她的加权成绩便跃居专业第三,这份成绩单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对她能力的肯定。迷雾散去,她看清了真相:自己从未比任何人逊色。
此后的日子里,刘晓锐如同破茧的蝴蝶,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大二学年,她以89.37的综合加权成绩获专业第二,更将国家奖学金收入囊中。这段跨越地域与心理障碍的成长历程,不仅见证了一个边疆学子的华丽蜕变,更向所有人昭示着一个真理: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能,因为每个人的体内,都蕴藏着超越想象的力量。
刘晓锐的求知之路并未止步于课堂。她深知,真正的成长源于实践与探索,于是她勇敢踏入科研与竞赛的领域,从懵懂的新手开始,一步步攀登。依托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她主动寻求机会,联系本科生导师,开启科研之旅。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展开“基于声发射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的混凝土损伤状态辩识研究”课题研究,成功立项北京市级项目。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再到论文撰写,她带领队员一步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科研成果,更锤炼了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
刘晓锐深深懂得在学业道路上奋力追赶的滋味,更理解跟不上进度时的迷茫与无助。正是这份感同身受,让她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去温暖和帮助身边的同学。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她将这份责任化为行动:不仅认真完成收发作业、汇总资料、截止提醒等日常工作,更在期末复习的关键时刻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为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这份助人的热忱让她与学业辅导中心结下不解之缘。大一学年,性格开朗的她便主动申请加入学院学业辅导中心成为一名学生讲师。大二时,她勇挑重担担任讲师团团长,自身累计授课人数超80人,辅助授课场数超50场,影响人次超300人,她组织开展新生晚自习及“兔子晚练”636场,新生月考3场,覆盖学院23级、24级全体本科生,参与举办2023年度特种奖学金答辩,并用一年时间实现了从台下走到台上的转变。从曾经需要追赶的求学者,到如今照亮他人的引路人,刘晓锐用行动诠释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在她看来,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积累,更在于分享;成长的意义不仅在于超越自我,更在于成就他人。
她说:“当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时,或许你会像我当初一样充满忐忑与不安。但请记住,每个人所拥有的潜力,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奋斗中就会发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已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