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铁骨担使命,融通学术铸脊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给我校师生两封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在校研究生积极投身火热实践,2025年,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选拔组建3支院级团队、30余名硕博研究生赴金川、秦安、韶关两省三市,开展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活动。
最终,1支院级团队获评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标兵团队,1支院级团队获评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优秀团队,8人获评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优秀实践个人,充分彰显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实践成果。

标兵团队——“智汇金川,携膏同行”科技服务团
该团队奔赴甘肃金昌,深入金川镍铜矿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镍铜矿床,目前正面临资源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加大等挑战。团队紧扣矿山发展需求,聚焦采矿方法优化、3D打印充填挡墙、智能地压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通过高温井下实测、多轮实地调研与系统实验,团队提出多项创新技术方案,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实现了从科研到生产的完整闭环。在服务过程中,团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并走进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推动科研服务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矿业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指导老师:阮竹恩 队长:王珍岐)

优秀团队——安全与健康梯队科技服务团
该团队积极响应学校“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帮扶号召,立足基层安全治理与教育实际需求,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开展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团队围绕“企业认知调研、政府协作交流、校园服务赋能”三大主线展开工作:深入多家当地企业生产一线,系统识别危险源并提出安全生产改进建议,践行“科技扶智”;对接县应急管理局与教育局,参与监管座谈与档案整理,深化对基层治理、安全管理的理解,提出优化方向,实现“文化扶智”;面向两家乡村小学开展大学认知与安全教育课程,既“激发志向(扶志)”又“传授知识(扶智)”。本次实践有效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应用与协作能力,为秦安县基层安全与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质支持,实现了“扶志”与“扶智”的有机结合,初步构建了校地协同、长效服务的基础机制。(指导教师:金龙哲 队长:郭禛)

岩石力学与边坡工程科技服务团
该团队立足服务国家矿山安全与绿色开采需求,围绕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爆破振动控制与边坡稳定问题开展科技服务与现场指导。团队前期通过线上交流深入了解矿区地质与爆破现状,针对部分区域存在爆破振速偏高、振动信号传播不均等问题,设计并实施爆破振动测试试验,采集典型工况下的振动时程与频谱数据,结合岩体介质特性揭示爆破波传播规律,提出优化爆破参数与降低振动风险的技术方案。实践期间,团队编制了《大宝山露天矿爆破振动测试与稳定性分析方案》,并组织开展现场培训与安全讲座,提升矿区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与科研认知。项目成果已形成SCI2区论文一篇,实现了从问题调研、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闭环,展现了新时代矿业青年“科技报国、实践育人”的使命担当。 (指导老师:赵怡晴 队长:秦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