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职务:学位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010-62334933Email:qingwenli@ustb.edu.cn

办公地点:土木楼804

学习工作简历

2024年7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

2024年4月-2025年4月,“人才京郊行”房山区灾害后重建专项服务专家,副处级

2018年7年-2024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5年8月-201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讲师

2015年8月-2017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师资博士后

2013年9月-2014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11年9月-2012年3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0年9月-2015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

2009年9月-2010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博连读

2005年9月-2009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1.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

2.能源地下结构与节能降碳

3.工程建设优化与安全监测

主要课程

1.岩石力学与工程(本科)

2.高等岩石力学(研究生)

3.工程制图基础(本科)

代表性科研项目

近5年主持和主要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8项目,其中主持横纵向课题30项,总合同额1500余万元,代表性的科研课题如下:

1.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部高储能岩体局部破坏短临预报与灾害主动防控研究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深井大规模开采岩体力学理论与动力灾害防治技术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及其储能流态化调控研究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深部高应力岩体开挖能耗特征及其储能动态调控研究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考虑能耗特性的深部岩体能量机理及岩爆倾向性研究

2.能源地下结构与节能降碳

(1)教育部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培育项目:深部矿产资源与地热能源双赢共采体系及降碳路径研究

(2)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能源桩与周围岩土的结构响应分析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TP-A3:深部矿产与地热共采的岩体多场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

(4)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建筑超低能耗设计方法与降碳决策

(5)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高山滑雪赛道建造生态环保关键技术研究

3.工程建设优化与安全监测

(1)中交一公局集团水利工程有限公司:Π型地下防冲墙全生命周期监测与工程结构优化研究

(2)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淮水北调线3标临时工程安全监测施工与技术

(3)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蒙城站工程安全监测施工与技术

(4)河北唐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桥梁健康快速筛查与损害精准评价研究

(5)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一带一路”峰会雁栖湖临水仿宋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学术及科研获奖

2024年11月,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4年08月,工程建设企业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2022年12月,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2年12月,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12月,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03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0年12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

2017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7年10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7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5年06月,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5年06月,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14年10月,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进步一等奖

代表性论文、著作及专利

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34篇,EI论文16篇;授权各类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专著2部。

1.代表性论文:

[1] Mechanical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heat and energy storage backfill based on MicroPCMs.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83: 108451.

[2] True-scale mapping of rock discontinuities from single images without calibration.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4, 152: 105859.

[3]Bridge-bearing disengageme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flexibility matrix diagonal matrix change rate: an indoor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24, 23(3):1949-1968

[4]On the decay of fracture toughness of sandstone subjected to freeze-thaw cycles,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23, 46: 4465-4485.

[5]公路工程建设阶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智能估算方法,工程科学学报,2023, 45(12): 2173−2186

2.授权专利

[1]多测试组测试下随机子空间法模态参数确认方法和系统,ZL202311324358.5

[2]一种零碳绿色建筑设计方法,ZL202410151000.5

[3]一种蓄热储能相变充填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ZL202211561458.5

[4]一种传热强化型SiC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ZL202110775999.7

[5]基于完全温度补偿技术的原位数字化型三维孔壁应变计,ZL201610456789.0

3.出版专著

[1]《碳排放测算与减碳策略:路径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4

[2]《Energy Theory of Deep Rock Mass》,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