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资源工程系

职务:学位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Email:sunhao2019@ustb.edu.cn

办公地点:土木楼908

个人简介:

孙浩,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金属矿地下与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岩石力学与数值分析技术、崩落法放矿理论与技术及其交叉研究领域。主持和参与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等多个期刊的青年编委或审稿人,主讲《采矿过程数值模拟》、《矿山三维建模、仿真与应用》等两门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

常年招收采矿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网络科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交叉专业免试保送研究生。热烈欢迎具有远大理想,求实创新、踏实钻研的同学加入课题组。团队不仅为研究生提供各类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以及评奖、评优、就业等机会与支持,而且为有深造意愿并且表现优异的研究生推荐北京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深造机会。根据实际课题安排以及学生兴趣与特长,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矿地下与露天开采方法与理论、岩石力学与数值仿真、崩落法放矿方法与理论、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以及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统计物理学等交叉领域方向。

学习工作简历:

2023年7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副教授

2021年6月-2023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讲师

2019年2月-2021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教师博士后

2013年9月-2019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

2016年9月-2017年9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公派)

2009年9月-2013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士

主要研究领域:

1. 金属矿地下与露天开采方法与理论

2. 岩石力学与数值分析技术

3. 崩落法放矿理论与技术

4. 颗粒材料计算力学

5. 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统计物理学等交叉领域

纵向科研项目:

1.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破碎金属矿体高效凿岩与自适应精准爆破技术及装备,子课题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矿岩颗粒流动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主持

3. 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矿岩颗粒流中的二次破裂及流动体系结构表征研究,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智能识别的露天矿岩质边坡等效DFN模型建立及破坏特性研究,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砂-粉混合物的分散性失稳:宏观与局部稳定性关系研究与多尺度模拟,参与

科研获奖与荣誉:

1. 2020.10-2025.07,连续获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 2025.06,获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奖章”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3. 2025.04,获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4. 2025.02,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5. 2024.12,获北京科技大学“十佳导师”荣誉称号

6. 2024.12,获北京科技大学“十佳班主任”提名奖荣誉称号

7. 2022.08,获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8. 2022.12,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导师”奖

9. 2022.07,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工会干部”荣誉称号

10. 2022.06,获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三届“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专业课优秀老师荣誉称号

11. 2022.05,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近3年代表性论文与专著:

[1] Hao Sun*, Shenggui Zhou, Junze Jia, et al. A complex network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vital voids in the particle packing of caved ore and rock[J].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25, 192: 115996.

[2] Lishan Zhao, Hao Sun*, Meichen Liu,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inverse grading segregation mechanism of single coars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under two-dimensional cyclic shear[J]. Physics of Fluids, 2025, 37: 023302.

[3] Zongsheng Dai, Hao Sun*, Shenggui Zhou, et al.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of force chain particles within hang-up system of caved ore and rock based on graph neural network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5, 284(14): 127990.

[4] Zongsheng Dai, Hao Sun*, Yuxin Zhu, et al. Label-Fusion Progressive segmentation of ore and rock particles in complex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based on SAM-Mask2Former[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6, 297: 129300.

[5] Aibing Jin, He Wang, Hao Su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verse-grading transport of single coarse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hapes based on the YOLO algorithm[J]. Granular Matter, 2025, 27: 77.

[6] Hao Sun*, Zongsheng Dai, Lishan Zhao, et al. Intelligent void identification of particle packing system of caved ore and rock[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4, 137: 109231.

[7] Hao Sun*, Junze Jia, François Nicot, et al. Collapse characteristics of binary granular columns considering inhomogeneou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24, 48(13): 3413-3431.

[8] Hao Sun*, Lishan Zhao, Lichang We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parameters on hang-ups: insight from a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24, 57: 4073-4087.

[9] Aibing Jin, Muya Li, Hao Sun*,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cru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ore particle based on breakable Voronoi block model[J]. Powder Technology, 2024, 445(3): 120114.

[10] Hao Sun*, Shenggui Zhou, Shuaijun Chen, et 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aved ore and roc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coarse particles: insight from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J]. Granular Matter, 2024, 26: 82.

[11] 孙浩. 采矿过程颗粒流模拟[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24. 本教材获北京印刷协会2024年度“优质产品”。

招生信息:

常年招收采矿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物理学专业、网络科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交叉专业免试保送研究生。热烈欢迎具有远大理想,求实创新、踏实钻研的同学加入课题组。根据实际课题安排以及学生兴趣与特长,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矿地下与露天开采方法与理论、岩石力学与数值仿真、崩落法放矿方法与理论、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以及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统计物理学等交叉领域方向。

本人年轻教师,充满科研热情与理想,倡导纵链式的培养模式和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希望你我共同成长、进步,为实现矿业工程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突破贡献力量。同时,欢迎低年级本科生提前联系,团队将为优秀本科生提供科研锻炼、开辟保研通道。

团队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课余活动丰富,科研、生活协调并进;与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以及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表现优异者提供上述学校、企业的访学深造和工作机会。

团队具有培养研究生所需的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技术积累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同时,将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有竞争力的生活补助及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