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大安全科学研究院

职务:学位职称: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办公电话:Email:liujg@ustb.edu.cn

办公地点:

基本情况:

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科技奖、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优秀博士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主要从事矿山尘毒高效治理与低耗洁净爆破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5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等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4项、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等行业协会科技奖励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兼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工程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与《金属矿山》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受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函评专家。

学习与工作简历

2012.09–2016.06北京科技大学 安全工程学士、行政管理学士(双学位)

2016.09–2018.06北京科技大学 安全工程 硕士

2018.09–2021.06北京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博士

2020.01–2021.01 University of Alberta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2021.07至今A类博士后(2021)、特聘副教授(2024)、副教授(2025)

研究领域:

1.矿山尘毒高效治理

2.工程洁净-低耗爆破

3.矿山低尘高效运输道路构筑

本科生课程:

《安全人机工程》(专业必修)、《粉尘防控理论与技术》(专业选修)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海拔超长深埋隧道复杂恶劣施工环境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21YFB2301704,2022-2025年,子课题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寒及生态脆弱区环境低损伤露天开采关键技术” 2022YFC2903901,2023-2026年,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开采全流程一体化集成优化技术”2024YFC2909501,2025-2027年,子课题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长深埋隧道爆破多组分水炮泥减尘降毒机理研究”52474205,2025-2028年,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海拔隧道爆破有毒气体生成特性与抑制机制研究” 52204198,2024-2026年,主持

[6]企业委托项目(紫金矿业集团西藏巨龙铜矿):高寒高海拔露天矿道路运输粉尘高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2024年,主持

[7]企业委托项目(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超长超深埋隧道施工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23-2024年,主持

[8]企业委托项目(冀中能源集团山西金谷煤业):煤巷全断面超细干雾粉尘捕集技术及装备研发,2023-2024年,主持

[9]企业委托项目(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煤矿井下干雾降尘快速消雾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2022-2023年,主持

[10]企业委托项目(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井下岩巷爆破多组分聚能水炮泥CO抑制技术研究,2022-2023年,主持

代表性科研获奖

[1]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矿山典型粉尘工程防护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2022年,排名2/22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一等奖,矿井综合防尘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2023年,排名1/15

[3]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金属矿尘润湿性影响机制及综合抑除尘技术与装备研究,2025年,排名3/15

[4]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矿井“三高两隔一监控”综合控除尘体现与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2022年,排名2/15

[5]绿色矿山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非煤矿山“减-隔-降-抑-除”综合防尘技术及装备开发,2024年,排名2/15

[6]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矿井典型粉尘高效节能净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2022年,排名5/8

[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寒高海拔地下转露天矿安全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23年,排名3/12

[8]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金属矿山多源粉尘分源高效物化除尘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2025年,排名3/10

代表性论文与专利

[1]Liu J, Wang S, Jin L, et al. Surfac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 coal dust produced in underground mining sit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2, 167: 284-298.

[2]Liu J, Wang S, Jin L, et al. Water-retaining properties of NCZ composite dust suppressant and its wetting ability to hydrophobic coal du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 8(2): 240-247.

[3]Liu J, Jin L, Wang J, et al. Micromorpholog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ydrophobic blasting dust in iron min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9, 26(6): 665-672.

[4]Liu J, Jin L, Gao Na., et., A review of chemical oxygen supply technology within confined space: challenges, conducted strategies, and opportunities towards chemical oxygen generators (COG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9, 26 (8): 925-937.

[5]Liu J, Jin L, Wang J, et al. Co-influencing mechanism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asting dust in iron mines on its wettabil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9, 26(9): 1080-1091.

[6]刘建国,汪澍,周子皓,等.一种同时测定粉尘正、反向渗透速率的实验装置[P]. CN110987728A.

[7]刘建国,周子皓,金龙哲,等.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P]. CN111255505A.

[8]刘建国,周子皓,徐晶格,等.一种用于井下干雾抑尘装备的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P]. CN111249790A.

[9]刘建国,王天暘,林明磊,等.一种采场爆破用多组份水炮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13637455A

[10]刘建国,孙竹聪,林明磊,等.一种可移动式工程爆破炮烟精准测量装置[P]. CN202410323403.3